返回顶部
返回首页
返回首页
home 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高端访谈 > 详细信息
图片故事|90后青年匠人 让镇宅神兽从屋顶走入“心房”
2025年11月18日    阅读量:20     新闻来源:中网云邮信息网    |  投稿

  11月7日,张航在“心房瓦猫博物馆”内制作瓦猫。

  揉陶筑首,搓土成身。在昆明市古滇路转角的“心房瓦猫博物馆”内,张航伏案而坐,翻动着指尖刻刀,在陶土上勾勒出瓦猫夸张的神态。

  瓦猫,是云南民间安装在屋脊或门楣处的一种传统民间装饰。它融合了实用功能与民俗信仰,用于吞食四方邪祟,护佑家宅安宁。2023年,瓦猫被列入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

  今年32岁的张航是非遗瓦猫昆明市级代表性传承人,也是这家博物馆的主人。2012年,在艺术课堂上初识瓦猫的他被其自由、奔放的艺术形式所吸引。

  自那时起,钻进老城区的市集、工地,寻找瓦猫的踪迹,便成了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。2019年,他创立了“心房瓦猫博物馆”,开展瓦猫制作、非遗体验、瓦猫安放仪式、传统村落游学等活动。

  寻找、传授的过程,也是他重新认识瓦猫的过程。“瓦猫不仅是一种装饰或技艺的成果,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载体。”在张航眼中,瓦猫是被赋予人格的存在,承载着人们对安居的寄托。

  捧起泥土,反复搓揉、捶打;竹刀轻走,刻出须纹与爪印;阴干定型,入窑烧制;过程中全无图纸,也无模样,仅凭心中的所想。工作间内,张航尝试调整瓦猫姿态、改变头身比例,思索在旧工艺上创造新表达。“瓦猫的肚腩要留空,口尾相通,保留‘吞进不好的、排出有益的’寓意,让新瓦猫依然肩负传统的使命。”

  城市的肌理中,时光悄然流转,万物晕染出岁月的妆容。曾镇守老宅的瓦猫,在屋脊之上静沐流光,见证着世事的沧桑变迁。即便老房子面临拆除,瓦猫仍是这个“家”的一部分,张航感慨:“它生于泥土,守护人家,最终又归于泥土。”

  博物馆的陈列架上,来自云南各地、形态各异的瓦猫静静排列,注目着匠人,盼望着可守护的新房。“当老屋倒下,旧时的屋脊或已不复存在。让瓦猫跃上‘心房’,走入人心,便是我的答案。”张航说。

  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

pagebreak

【责任编辑:常宁】 标签:高端访谈
免责声明: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本网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一周内进行,以便我们及时处理。客服邮箱:service@cnso360.com | 客服QQ:23341571

全站地图

深圳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深圳网络警
察报警平台

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公共信息安
全网络监察

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经营性网站
备案信息

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
举报中心

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文明网
传播文明

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 工商网监
电子标识